消逝的补篾匠
至尊宝娱乐手机版 www.obb1.com 昔日,聪明勤奋的客家人,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谋生,穷尽心机学技艺,用技艺。篾匠与木匠、铁匠的“三匠”民间技艺在梅州山区农村并驾齐驱。篾匠又分为竹篾匠和藤篾匠两类,在做篾匠的同时,又衍生出补篾匠的活儿。补竹器、补藤具实用便宜,不是农人斤斤计较,实是持家护园,勤俭质朴。
补竹器。在农家众多的竹器中,能通过修补而再使用的有竹箩、竹椅、竹床、竹箩格、竹菜篮等竹器。最为常见的是补竹箩,竹箩有箩底,底部镶有4块小竹板(结),圆形箩身高37厘米,直径50厘米,且有四个箩耳。其时,每个生产队都购置五六十担百多只竹箩,每当夏冬两季,竹箩分别在打谷场、晒谷坪、分配口粮、进仓入库中来回穿梭“服役”,转动的频率速度既快又高,容易损坏。这样,每遇夏冬两季、补竹箩的师傅就会穿行于村庄。而生产队在夏冬收割水稻前,也要请竹匠工来补箩、修箩、拆旧补新,并安排师傅在一农户家中用午饭,其自带材料每天工资1.50元。与此同时,竹匠工也会开进农家,东家补了西家修,动着心思铺排,农家人的竹箩、竹椅一并登场,还有箩格和菜篮等竹器也来“凑热闹”,按件作业。补匠工凭着过硬的修理技艺一年四季活不断。
补藤具。其时藤椅(圆形、长形)、藤席、藤箱等藤具有破损,补匠工自带材料进村入户修补藤具。就圆藤椅而言,架子的工序既多又复杂,使用一段时间后藤条会折断,一不留神就会划破衣服,让人难堪;个别锁口还会松疏,并不断蔓延开来,经补匠工整理和补藤条,就能继续在客厅“站岗”,服务家人,迎宾送客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补篾匠的行业已经销声匿迹。(陈胜远)
>> 精彩图文
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梅州网(包括梅州日报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③如您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@www.obb1.com。

网站活动

梅州楼市

网友评论
用户登录
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